刘备伐吴

时间:2023-05-27 02:38:00编辑:奇闻君

一、张飞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关羽的意外让张飞迟迟不能接受,张飞本就是粗人,再加上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变故,因此整日陷入到十分烦躁的情绪当中,对下属更是恶言相向,以至于他的下属在张飞喝醉酒之后,砍下了张飞的头。

二、黄忠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黄忠在战争当中有勇有谋,凭借着多年的战争经验曾创下过不少胜绩。然而可惜的是,黄忠跟随刘备进行罚吴,在伐吴的战争中因为中箭丢了性命,这无疑是蜀国的一大损失。

三、黄权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黄权有很强的大局观念,同时眼光非常长远。当刘备在朝堂上正式提出要进行伐吴战争时,黄权带头表示了反对。但可惜刘备因为气愤冲昏了头,并没有听黄权的建议,才使得蜀国在这次战争中元气大伤,许多将领死去。

四、马良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马良是蜀汉十分忠心的一位勇士,并且十分得刘备的信任,其宽仁待下,在军营当中有很好的评价。但可惜的是,马良跟随刘备毅然决然伐吴,结果马良死于吴蜀夷陵之战。

五、傅彤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在蜀军遭到吴军偷袭时,傅彤为了保护刘备,毅然决然的率领一队士兵留在军营中断后,被吴军杀死。

六、沙摩柯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当吴军火攻蜀军时,沙摩柯率兵反抗,但无奈多个阵营都被吴军击破,其也被吴军俘虏,并且杀害。

七、赵融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赵融曾亲率蜀军向吴地攻去,并攻入了其境内几百里,本攻势顺利,但无奈遭到吴军的反杀,赵融被杀害。

八、张南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张南是为数不多的从刘备提出伐吴开始,并毅然决然决心跟着刘备和支持刘备政策的人,即便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他,也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军杀害。

九、冯习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冯习曾在夷陵之战的最后被吴军首领陆逊的手下砍下了首级,死状十分惨烈,但是他宁死不屈的精神十分伟大。

十、程畿

刘备伐吴失去了十位大将:张飞熟睡中被取首级(黄忠被射死)

程畿与敌方在水上交战,双方僵持不下。奈何之后吴军的援兵赶到,他也被增援的士兵杀害,死状令人唏嘘。

刘备伐吴用多少兵力

约四万多。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所谓的刘备前军四万人的说法,主要就依据这时孙权向曹丕写的求救信上所说的刘备支党四万)。

陆逊上任后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刘备伐吴用多少兵力

扩展资料:

双方统帅:

1、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2、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上一篇:金属之最

下一篇:蒸汽机发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