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按《史记》的说法是不类我,也就是不像刘邦为理由想废掉,最终还是没有废成。一般来说废立太子是大事,就有很多大臣反对的,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大臣为什么这么积极,如果力保太子成功,太子即位之后肯定会对自己感激,你想想看皇帝对自己感激那会带来什么?
所以历朝历代都会有很多人力保太子,甚至拼死,因为收益太大。
刘秀当皇帝之后立郭圣通的孩子为太子,他没有提废立太子,而是先废掉郭圣通的皇后位。太子见母亲被废,就主动提出不当太子了,最后让给阴丽华的儿子刘庄。
刘邦废不掉太子刘盈的主要阻力来自吕后,如果先将吕后废了,太子的助力就少了,再立戚夫人为皇后,然后立刘如意为太子估计就不会这么难了。
为什么刘邦不这么做?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聊一聊。
《史记》对吕后的评价是: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刚毅两字一般形容女人,这里形容吕后,说明吕后的性格和行事风格还有能力和男性一般。平定天下吕后立下大功,后来诛杀功臣也是吕后出手,比如杀韩信等人。
所以吕后对于刘邦来说是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大汉的皇后。正因为如此,后来吕后临朝,大家都没有意见。
刘邦刚起家时招贤纳士,他团结自己的好兄弟好伙伴周勃、夏侯婴等人,也很信任萧何,曹参等人,同时对张良是言听计从,对韩信等诸侯王也是极力拉拢。
可是当他坐上皇帝位之后,身份变了,态度也变了。
刘邦开始不再信任这些人,他先对诸侯王下手,甚至对和自己同年同日生的燕王卢绾也下手。要知道卢绾和刘邦曾经亲如一个人。
他对萧何也不再信任,猜忌,最后还将萧何抓到狱中,原来对张良是言听计从,后来对张良的话也不再完全认同。
既然这些人都不值得信任,那谁值得信任?吕后。
刘邦觉得吕后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当然还包括刘氏的族人。因为这些人和自己的利益是完全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刘邦后期一方面放手让吕后镇守长安,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儿子和子侄去镇守天下。
刘邦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是戚夫人在身边,而是吕后在身边。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史记高祖本纪》
正常情况下行军刘邦带的是戚夫人,而不是吕后。
所以刘邦离不开吕后,离开吕后他不知道还有谁可以信任。
戚夫人唱歌和跳舞可以,但是她对处理天下事没有经验,同时镇不住那一帮功臣,所以废掉吕后立戚夫人,很难帮助刘邦稳定天下。
刘邦很爱戚夫人,但是刘邦也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喜好与刘氏江山开玩笑。
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所以刘邦活得很憋屈。
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以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我私忧之,不知所出。”——《汉书·传·张周赵任申屠传》
他很担心戚夫人,但是却又离不开吕后的帮助,常常不乐。
最后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周昌去保护赵王如意。理由是周昌曾经力保刘盈与刘邦争执,结果被吕后听到,吕后大为感激向他行礼。
所以不是刘邦不想废而是刘邦没有办法废,废了就没人帮自己干活了,这是刘邦的悲哀也是皇帝的可悲,所以皇帝称孤道寡不仅是自谦更是实情。
刘秀则不一样,他不需要郭圣通的帮助,相反打压郭圣通对东汉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