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的国军将领当中,还是有些能人的。在打仗方面,当时谁也难挽颓势,但总有些特殊才能出众的人,做过些令人印象奇特的事,其中一些细细想来甚至觉得匪夷所思。今天来讲一位被人称为名字“有妖气”的司令,不止是名字妖,做过的事情更妖,此人都做了哪3件奇异的事?
国军13兵团司令官李弥,“妖气”的说法就来自于他名字中“弥”字。弥字本身有水满、弥漫的意思,把这个字取进名字里的人倒是有的,但并不常见。若是单纯一个弥字,还没什么妖气可言,要结合他做过的事来看。这种说法最早起源于1947年夏天李弥带兵在临朐打过的一场仗。当时华东野战军兵锋正盛,5月份甚至歼灭了国民党军最强的一支精锐部队74师,全国震动,一时间国军在华东地区的主力开始避战,对华野和粟司令的实力感到一定的恐惧。
李弥偏偏喜欢硬碰硬,决定在临朐设伏阻击华野大军,仅仅整8师不到3万人的兵力,就敢和华野近20万主力硬碰硬。按理来说李弥并无胜算,然而临朐有条河,叫做弥河,起到了改变战局的作用。当时让人无奈的一幕,大雨下了很多天,弥河的水位随之也出现了异常的上涨。水势泛滥的情况下,攻城行动失败。李弥到了弥河,两个“弥”碰在一块,当即水势浩大,连仗也不好打了。此战我军损失超过2万人,从此“弥”字妖异的说法便开始在临朐流传。
第二件事是保命神技。48年的李弥已经是13兵团司令,这支部队就是以一年前临朐的整8师为主力,再加上另外2个军组成,总人数超过7万人,是强大的作战实力,在徐州国军序列里也仅次于王牌第二兵团。但是实力再强也没用,49年陈官庄之围,谁能活着从华野包围圈中逃出来几乎没什么可能性。但这个有妖气的李弥恰恰是个有办法的人。因为战败之后他不急着跑,而是冷静的就地找我军兵力较少的村子隐居,风头过了再设法转移。所以其他将领拼了命都跑不出去,只有他和孙元良成功了。
第三件事是缅甸的奇异经历。李弥逃命成功后,又被派到西南方向继续顽抗,云南很快就守不住了,此时再次看出李弥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他将领这时候大都去台湾,李弥偏偏要另辟蹊径,他把仅存的数千士兵集中起来,选择出国打游击。结果去缅甸的这批国军士兵,居然在缅甸称王称霸多年,各类贸易一度被这些国军官兵所把控。这个传闻是有可能的,毕竟在缅甸当地,这股数千人的军事实力已经属于相当强悍的力量,很难有其他武装抗衡这样的正规军。相传李弥至今是还是当地许多毒枭佩服的前辈。在国军将领之中,“有妖气”的李弥,经历算是足够独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