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是什么意思?
“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
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
从广义上讲,“娑婆世界”是指人类所在的“大千世界”。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扩展资料
娑婆世界又称之为五浊恶世。
因为娑婆世界,充满五浊,所以又称为五浊恶世。浊是浊恶、受污染的意思。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兹将之分述如下:
劫浊:人寿本为 8万 4000岁,后来因为世人的德行越来越差,而寿命亦随之而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 2万岁时,便步入劫浊时期。从人寿 2万岁减至 10岁,再由 10岁增至 2万岁之间,都是劫浊时期。在此劫浊时期,世界灾难频生,无有宁日。
见浊:见即见惑,见惑即众生在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这五不正见,皆属见浊范围。
烦恼浊:即六根对六尘,所生起的贪、嗔、痴、慢、疑 5种思惑。这 5种烦恼令众生身心俱受其害,故名为烦恼浊。
众生浊:因有见浊和烦恼浊,使到众生的福报越来越薄,苦报越来越重,人人心钝体弱,多逢灾祸,故名众生浊。
命浊:众生因烦恼太多,心身交瘁,因之百病丛生,寿命短促,故名为命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娑婆世界
请问佛教中的婆娑世界是什么意思
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苦海无边,回头无岸。但凡是能叫人真正自在的东西,总是发于内心的,所以岸不用回头去看,岸无时不在。
古灵禅赞禅师有一首诗偈说:“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过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信平生被眼瞒。”很多人总是冀望找寻来时的路,唯恐丢失了自我的本真,却常陷落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境地里。
扩展资料:
传道娑婆世界的佛陀出生在社会阶级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于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战,不只是尊重人权,且尊重生命,更进一步肯定每位众生都同等尊贵,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佛陀是我们人格最高的模范,是我们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
娑婆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娑婆世界
谁知道“婆娑世界”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佛经用语:
娑婆是指堪忍、能忍、忍土。指娑婆世界(梵Saha^
-lokadha^tu
),即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之现实世界。
也就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娑婆世界中就要受苦,而这苦字当头却也不见得立时就能体会。便是体会了也不等于解脱,看的破却未必能忍的过,忍的过时却又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不自在。苦海无边,回头无岸。但凡是能叫人真正自在的东西,总是发于内心的,所以岸不用回头去看,岸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