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白皮 (《药性论》·《本经》原作榆皮)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榆树(陶弘景),又名:粉(《诗经》),白榆(《毛诗传》),白枌(《尔雅》),零榆(《本经》),枌榆(《尔雅》郭璞注),榆钱树(《救荒本草》),钻天榆,钱榆、家榆。
落叶乔木,高达90米。
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淡灰黄色。
单叶互生;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2~2.5厘米。
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通常单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幼时有短柔毛,老时仅脉腋有白色茸毛;叶柄长2~8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长1厘米,有毛。
花先叶开放,簇生,有短梗;花萼4~5裂;雄蕊4~5,花药紫色;子房扁平,花柱2。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叶(榆叶)、花(榆花)、果实或种子(榆荚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榆树钱
【采集】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即剥去内皮晒干。
【化学成分】含β-谷甾醇、植物甾醇、豆甾醇等多种甾醇类及鞣质、树胶、脂肪油。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寒。
【归经】①《纲目》:手足太阳、手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
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
功效榆白皮的功效: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
①《本经》: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
②《别录》:主肠胃邪热气,消肿,疗小儿头疮痂疕。
③《药性论》:主利五淋,治不眠,疗齁。
焙杵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钱,煎如胶服。
④孟诜:主暴患赤肿,以皮三两捣,和三年醋滓封之,日六、七易,亦治女人妒乳肿。
⑤《日华子本草》:通经脉。涎,敷癣。
⑥《纲目》:利窍,渗湿热,行津液,消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胃气虚寒者慎服。
选方①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榆白皮(锉)三两,冬葵子一合,滑石二两,石韦(去毛)、瞿麦(用穗)、生干地黄各-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入笔头灰半钱匕,搅匀,食前温服。
(《圣济总录》榆白皮汤) ②治妊娠小便不利:葵子一升,榆白皮一把(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五沸,服一升,日三。
(《千金方》) ③治虚劳尿白浊: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千金方》) ④治身体暴肿满:榆皮捣屑,随多少,杂米作粥食,小便利。
(《备急方》) ⑤治堕胎后,下血不止:榆白皮(刮净,锉碎)、当归(切,焙)各半两。
上二味捣筛,每服三钱匕。
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圣济总录》榆白皮煮散) ⑥治赤流肿丹毒:榆根白皮作末,鸡子白和敷之。
(《千金方》) ⑦治风热肿毒,项生瘰疬:榆白皮(锉)、槐白皮(锉),赤小豆、大麦面、桑白皮(锉)、川朴硝、皂荚(去黑皮,涂酥炙微黄焦,去子),以上各半两。
捣细罗为散,用鸡子清和如膏,旧布上摊可依肿大小贴之,干即易之。
(《圣惠方》榆白皮散) ⑧治痈疽发背:榆根白皮,切,清水洗,捣极烂,和香油敷之,留头出气,燥则以苦茶频润,不粘更换新者,将愈,以桑叶捣烂随大小贴之,口合乃止。
(《救急方》) ⑨治外伤性出血:榆树韧皮,放在75%的酒精中浸泡七天,取出阴干,研细末外用。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⑩治火灼烂疮:榆白皮熟捣封之。
(《千金髓方》) ⑾治烧、烫伤:榆树皮10克,太黄10克,酸枣树皮10克。
用75%酒精浸泡48小时过滤,取滤液。
用时清洁创面,用喷雾法向患部喷撒。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小儿白秃疮:榆白皮捣末,醋和涂之。
(《子母秘录》)
榆树钱
《纲目》: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喘嗽不眠,经脉胎产诸证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利窍,渗湿热,消留著有形之物尔。
气盛而壅者宜之。
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渗利,恐泄真气。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北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农夫,老两口仅靠着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的很苦,但老两口却非常乐善好施,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倾囊相助,是远近闻名的好人。
有一天,农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饿的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又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老者背回了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就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吃饱了,有了精神,看了看农夫的家,叹了口气说:“你们日子过的这样苦,还把仅有的一点米给我吃了,真不知怎样感谢才好”。农妇说:“快别说感谢,天下穷人是一家,家里人不帮助,还有谁能帮呢”。老者听了农妇的话,很受感动,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把它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需要钱时,就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说完老者就走了。
农夫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果然长出一棵树来。老两口精心地侍候着,浇水、除草、施肥,几年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更奇怪的是树上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虽然有了这棵树,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到树下晃下几个铜钱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来,被村里的一个恶霸地主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气势汹汹地来到农夫家,把农夫赶了出去,霸占了这棵树。老地主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老地主一边晃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喊:“我发财了,我发大财了”。老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最后老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以后,这棵树就再也不落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