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历史名胜区有哪些
上海被国人亲切的称作“东方明珠”,在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中,这座集“海派”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身的城市,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前往。
上海是我国的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上海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浙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近几年来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向国际大都市发展,成为东方一颗耀眼的明珠。
上海旅游,可以用“都市”两个字作为其旅游特色的缩写:“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即是以人民广场和浦江两岸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佘山、淀山湖、深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圈。
上海的建筑也是上海一大景观,外滩、石库门房子以及各种海派建筑、现代设施,汇聚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风格,是上海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上海素有“购物天堂” “东方巴黎”之美称。旅游者到了上海除了领略大都市的风光外,还能充分享受购物的乐趣。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高雅商业文化街——淮海路,四川北路是一条工薪阶层的购物街,另外摩登的徐家汇商业城,具有民族特色的豫园商城,上海火车站出口的嘉里不夜城都是上海购物的中心地段。
上海在饮食方面可称得上是中华美食的大观园,京帮、扬帮、四川、广帮和上海本帮成为上海的主要菜系。同时,在住宿、交通、娱乐休闲等方面,更是体现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应有的特色。
上海鲁迅纪念馆 地址:山阴路132弄9号
中国文学泰斗鲁迅先生的纪念馆和墓地座落在鲁迅公园内。纪念馆是一幢具鲁迅故乡绍兴民居风格的建筑,馆内陈列鲁迅的手稿、遗物、文献、照片等。鲁迅墓庄严肃穆,墓碑上 刻由毛泽东亲题的“鲁迅先生之墓”,墓旁是两棵鲁迅夫人许广平和他们的孩子周海婴亲手种植的松柏。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位于人民广场中心中侧,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 地面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9.5米,总投资57645万元,1995年底开馆。上海博物 馆建筑造型,以上圆下方相结合。“方”象征四面八方,"圆"表示文化渊源之循环, 寓意中国的"天园地方”。地面一至4层设置有十大陈列馆:中国青铜器、中国陶瓷 器、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历代书法、中国古代雕刻、中国玺印篆刻、中国古代钱币、 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家具、中国少数民族工艺品等。第五层为文物修复、书画 装裱和学术研究用房。上海博物馆现收藏各类珍贵文物12万件。在国内素有“十壁 江山"之称,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上海图书馆 地址:淮海中路1526号
上海图书馆新馆是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位于淮海中路1526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分主楼与副楼两部分。主楼由两座塔型高层和 裙房组成。两幢塔型高层分别是地上11层和24层,高度为55.6米和106米。主楼分A、BC、D四个区。A区系近代史书刊、古籍、缩微资料等部门的阅览室;,书库;B区系门厅与多功能厅;C区系中外文新书阅览室、总书库、计算机房、图书及报刊的采编部门等;D区系设备用房、展览厅学术活动室、声像资料视听;,编录用房、讲演厅、开架外借书库等。新馆藏书总量为一千三百多万册,设置各类阅览室38个,研究阅览室24间,声像资料研究室8间,阅览室座位3036个。还有842个座位的演讲厅、5OO平方米展厅、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320个座位的学术活动室,并配有移动式多路同声翻译设备,为国际学术交流括动服务。
宋庆龄的故居 地址:淮海中路1843号
这是一幢红瓦白墙船形式建筑。原是一名叫鲍尔的德国船主的别墅,后由蒋经国居住。1948年,蒋介石将此处送给宋庆龄女士。直到1981年这里一直是宋庆龄女士在上海的寓所故居内的物件均按主人生前的原样陈设。
孙中山的故居 地址:香山路7号
座落在香山路七号(以前是莫利哀路29号)。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从1918年到1924年底,在上海的寓所里前后共住了六年。
酒吧街 地址:衡山路
上海最大的酒吧街,由于贴近外国领馆区域,所以满是异国情调。现在人们的概念中,还包括了沿线的东平路、吴兴路上的餐饮场所。
这条“法租界”时期名叫“贝当路”的林荫道前衔淮海路,后接徐家汇。连绵不断的西欧建筑风格小楼、开敞式的围墙庭院在茂密的梧桐树映衬下充溢一派精心雕琢的浪漫。
浦东新区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经过十多年开发开放,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与新外滩隔江相望的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与南浦、杨浦两座大桥构成了“双龙戏珠”的美景,这座高塔的拔而起不仅有效地改善了上海地区的收视及收听质量,也成为上海人在九十年代引以为豪的一大景观,人们传神地将她喻为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珠塔!
资料: 上海旅游
上海市在1956年、1957年第一次全面普查之后,经过鉴定及多次反复讨论、研究,提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人民委员会于1959年5月26日核准公布,其中革命遗址:甲级17处,乙级17处;历史文物:甲级11处,乙级17处。1960年11月22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全部为革命遗址,其中甲级1处,其余皆为乙级。市郊10县划入建置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松江、嘉定、青浦、上海等县进行了普查或复查的基础上拟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市人民委员会于1962年9月7日批准公布,共27处,其中革命遗址6处、古文化遗址3处、名人墓葬5处、古建筑12处、碑刻1处,其中有松江唐经幢、兴圣教寺塔等5处曾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保护。鉴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分等级,上海市也不再分级。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有中山故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鲁迅墓4处列入。
自此,上海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其中革命遗址、历史文物各51处(于1963年曾撤销保护历史文物1处)。嘉定、松江、青浦、上海、金山县和南市区,在1962年前也分别由区、县人民委员会公布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1963年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提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过多,因而1964年2月市文管会提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部分,保留10处,撤销36处,4处改为区县级的方案,上报市人民委员会,1966年11月11日市人民委员会批复“同意撤销部分,保留部分再作研究”。此时“文化大革命”已开始,许多文物保护单位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的有广福寺、潮惠会馆、木商会馆、朱泾砖幢、江西会馆、方泰牌坊、白云观大殿、松江啸园等。被平整的墓葬有陈子龙、黄淳耀、吴历、陆深、黄道婆、邹容、宋教仁等人的墓,部分损坏的有徐光启墓、南春华堂、钱业会馆等。至于豫园、真如寺等屋面装饰,静安寺、龙华寺、真如寺、沉香阁内佛像等,也不同程度受到人为的损毁。
1973年,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提出注意保护文物的指示,市文管会提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调整方案》上报市革命委员会,但一直未予批复。
1977年,市文管会又着手修改上报“调整方案”,12月7日经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公布: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26处(其中革命遗址19处,历史文物7处),建议改列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撤销59处。由于当时左的思想影响,对不少历史人物的故居与重要活动地点均未列为保护单位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1981年6月公布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对被撤销的文物保护单位重新估价,1980年8月、1984年5月、1987年11月、1989年9月以及1992年6月先后公布了第二至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过去被视为“禁区”的史实进行探索,将革命文物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大学旧址、上海书店旧址等恢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中把原为区县级的松江清真寺、放生桥、邹容墓等提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列入了国民党进步人士、民主党派社会知名人士,如蔡元培、黄炎培、张元济、沈尹默、傅雷等故居公布为市或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上海是国际上闻名的都市,外国人在上海活动很多,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内山书店、路易·艾黎故居等也分别列入市区级保护单位和纪念地点。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了宋庆龄墓和豫园,1988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松江唐经幢和徐光启墓。各区、县也陆续相应的调整和增补了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1992年底,上海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区县级132处
纪念地点与保护地点
1959~1962年公布了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其中4处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77年作了调整后,下列四类不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类是原建筑物已毁,或原貌改变较大,无法修复。但是史迹重要,有纪念意义改列为“纪念地点”。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原东方图书馆,一二八抗战时为日本侵略者炸毁,后建立学校,1987年3月为纪念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60周年,在校园中立碑纪念。又如“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地点”、“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旧址”等,都分批列为勒石纪念。已公布纪念地点有22处。
第二类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的遗迹。如金山卫城南门日军登陆地点、庙行无名英雄墓等6处具有纪念抗日意义,1984年3月经市府核定公布为“日本侵略上海遗址纪念地点”;1987年为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又增加“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一处共7处。
第三类是古文化遗址。本市陆续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遗址25处,1966年前,曾将崧泽、马桥、广富林三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对古遗址的保护要求与古建筑、革命遗址等不同,古遗址面积大,又蕴藏在地下,地面上仍可耕种,而且古遗址在考古发掘以后,有的可以撤销保护,因此改列为“保护地点”,明确规定在遗址范围内,平时可以耕种,如需深翻土地、兴修水利或进行基本建设时,应事先与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联系,由文管会先作清理发掘,始可动工。现已公布的保护地点有15处。
第四类是烈士墓。1966年前将虹桥公墓内的王孝和、李白、邹韬奋、茅丽瑛、《文萃》三烈士等5座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上述诸墓后移至漕溪路上海革命烈士陵园,归市民政局管理,1995年均迁葬于“龙华烈士陵园”。据国家公布烈士墓的保护管理办法,为避免双重管理,烈士墓不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闵行、黄浦、虹口和青浦等区县公布的区县的纪念地点和保护地点有16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部分)一览表
名称 时期 地点 公布日期
松江唐经幢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 松江县松江镇中山小学内 1988年1月13日
豫园 明嘉靖、万历年间 南市区老城厢内 1982年2月23日
徐光启墓 明崇祯十四年(164年) 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 1988年1月13日
上海孙中山故居 1918年 卢湾区香山路7号 1961年3月4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1920~1921年 卢湾区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6号 1961年3月4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1年7月 卢湾区兴业路76号 1961年3月4日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1927~1937年 徐汇区龙华路龙华烈士陵园内 1988年1月13日
鲁迅墓 1956年建 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鲁迅公园内 1961年3月4日
宋庆龄墓 1981年 长宁区陵园路宋庆龄陵园内 1982年2月23日
说明: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即有兴圣教寺塔(北宋)、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外滩建筑群(1906~1937年)、上海邮政总局(1924年)列入其中;沉香阁(清)归入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中。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上海共6处
上海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
上海博物馆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豫园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郊西南松江县境内。山高90米,方圆9公里,为上海地区最高峰。山上松竹茂密、景色秀丽。佘山自40年代起即为国际上闻名的天主教朝圣地。山顶的圣母大 堂,始建于1925年,经10年建造,落成为远东“第一天主教堂”。1985年又新建了佘山修道院。山顶还有建于1990年的天文观象台以及地震台,可供游人参观。
佘山现已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佘山所在地——佘山风景区已列入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分为东佘山园与西佘山园。东佘山园内建有百鸟苑,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集科普、观赏为一体的鸟类景点。百鸟苑依山矗立20根高达20-40米的钢柱,近3万平方米的聚乙烯网覆盖整个鸟苑。苑内鸟类有50余个品种,5000多只鸟。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近十种。
佘山繁盛时期,名园别墅、亭榭楼阁星罗棋布;清泉古井、明柚暗穴也随处可见;至于寺院道观更是遍及诸山,单昭庆禅寺,明洪武年间,楼阁殿舍多达1048间,可见那时佛事之繁盛。据史书记载,佘山各山都有10大景观,如今大多泯灭闭塞。仅存的有天马山的护珠塔、木鱼石、留云壁、仙人床,凤凰山的 “高数十仞青壁”,小昆山的石山猫、白驹泉,横山的白龙洞、祭龙潭、丽秋壁,东佘山的木鱼石洗心泉、沸香泉、乾隆古道,西佘山的秀道者塔、虎树亭等。佘山古树修竹满山遍野,浓郁深秀,实为游览佳处。
有趣又是生活小常识的问题
1.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2.张开眼睛打喷嚏是不可能的。
3.憋气自杀是不可能成功的。
4.每次你舔一张邮票的背胶,就等于吸收1/10卡路里。
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9年。
6.鳄鱼无法伸出它们的舌头。
7.北极熊是左撇子。
8.鸵鸟的眼睛比脑袋大;海星至今还没演化出脑袋。
9.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 球场。
10.一只被摘掉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11.长颈鹿没办法咳嗽。
12.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
13.鲸鱼一分钟心跳只有9下。
14.平均来说,一个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时高上0.4吋。因为在白天脊椎的软骨组织 容易遭到压迫。
15.我们喝到肚子里头的水已经有3亿岁。
16.巧克力含有一种称为苯基的化学物质。(这是谈恋爱时,大脑里头可以制造出来的一种东西) 。
17.只有30%的人可以放大缩小自己的鼻孔 。
18.英文是所有语言中所含单字最多的,有接近一百万个,德语的字汇少于18万字,而法语更糟,只有不到万字。
19.一尾成年黄鳝的性别会由男变女,此后一生中还会变个几次。
20.艾菲尔铁塔的草稿蓝图摊开来有超过14000平方呎的面积 。
21.根据一项1845年由英国通过的法律,自杀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最重可以处以吊死的极刑 。
22.在太空中太空人是没办法哭的,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眼泪流不出来 。
23.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自己身体的两倍 。
24.最常用牙签的是美国人 。
25.瞎眼的变色龙,还是有能力变色来适应周遭环境的。
26.有27%的美国男性大学生认为人生是一个没啥意义的活地狱。
27.一个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动1万-1.5万次 。
28.大象死后还会保持站立姿势 。
29.有些昆虫没有头还可以再活上1年 。
30.达芬奇光是画蒙娜丽莎的嘴唇就花上12年 。
31.玻璃破掉时,玻璃碎片的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千英哩 。
32.乳牛听音乐时可以供应更多牛奶 。
33.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
34.虎鲨的胚胎在母亲的子宫里需经过激烈的搏斗,胜利者就是可以活着出生的小虎鲨 。
35.一只70磅的章鱼可以穿过一个仅一枚银币大小的洞,因为他们没有脊椎 。
36.贝多芬坐着写歌时习惯用冰水冲脸,他相信这样可以刺激他的大脑做出更好的东西 。
37.印尼的竹节虫是全世界最大的昆虫,有些光是身长就有1呎 。
38.男人身体含有比女性身体更多的血液,通常一名男子身上的血液可多达1.5加
仑,但女子身上却只有0.875加仑 。
39.降落伞的发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伞的机会让给了一只狗 。
40.一台波音747的机翼长度恰巧是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的距离。
41.一只日本大螃蟹可能长达12呎。
42.一只鲨鱼可以侦测到水中仅百万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
43."森巴舞"的"森巴",原来的意思是"一起磨肚脐吧"!。
44.小孩子在春天长的比较快 。
45.你知道亚马逊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吗?在河流入海口100英里以内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还淡水 。
46.刚出生的小火鸡要有爸妈教导如何吃东西,不然会饿死 。
47.月亮有810亿磅重 。
48.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 。
49.一只毛虫身上有超过2千条肌肉 。
50.河马跑得比人快 。
上海静安区有一座著名的静安寺,有何特点呢?
如果来过上海旅游的朋友,应该不会对上海市静安区的静安寺感到陌生。作为上海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之一,静安寺可谓举世闻名。但实际上,在上海的宝山区也有一座宝山寺,同样是寺名与区名相同,但知道的游客却很少了。宝山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的练祁河畔,作为罗店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上海的著名寺庙之一。只不过,由于宝山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乘坐地铁7号线到终点站美兰湖之后还要再打车或者转乘公交车才能到达,因此平时游客并不多。宝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六年,迄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曾用名“玉皇宫”、“梵王宫”、“宝山净寺”等,2002年改名为“宝山寺”并沿用至今。原先的宝山寺年久失修,如今变得有些破败不堪,仅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于是,2005年,随着罗店古镇升级改造工程的启动,宝山寺也开始了移地重建的工程,在原先的宝山寺旁边建设一座新的宝山寺。如今,新的宝山寺已初步建成,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规模居沪上佛教寺院之首。而新的宝山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风格独特,采用晚唐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格外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宝山寺也因此成为了罗店古镇旅游的一大新亮点,难怪很多来到罗店古镇旅游的游客,都要到宝山寺来参观游览,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你有没有来过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宝山寺旅游?你知道上海除了静安寺这个与区名相同的寺庙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同样与区名相同的宝山寺吗?你对宝山寺印象怎么样?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想不想到这里来走走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上海静安寺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静安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急求历史典故,越多越好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12年至于1916年,静安寺成为上海和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静安寺,著名爱国诗僧寄禅(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请愿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国佛教界在静安寺召开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说,对全国佛教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静安寺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香火鼎盛,礼佛游览者洛绎不绝。寺宇不敷应用,1920年,寺僧常贵会同沪绅姚文栋等人在大殿东兴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体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静安佛学院建于1946年春,聘太虚大师为首任院长。后持松法师继任院长,白圣为副院长。育枚为教导主任,圆明、守成、妙然先后任监学。师资一时称盛:原金陵大学哲学系主任本光法师讲授佛学概论、比较宗教学、唯识论等课程,道源法师讲授“贤首教仪”,度寰法师讲授因明学,林子青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栋、陈诒先教授先后讲国文,秀奇法师讲授美术。学僧行后就读者近百人。学风严谨,学术气氛甚浓厚,来院作讲座的先后有太虚大师、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周叔迦、法舫法师、能海上师、雪嵩法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学僧自己创办了《学僧天地》杂志,除发表本院学僧研究文章外,为《学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师、佛教学者大醒、法尊、霭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主任季羡林、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等。因经费困难,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1948年初,静安佛学院曾易名为静安学苑。
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任所长,白圣任副所长,秀奇、乐观先后任事务主任,聘费仲华、郑葆湜、李光佑为内外科主任,李根源为牙科主任。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慈悲济世。为筹募医疗基金,由持松法师发起,敦请海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当时有张大千、邓散木、唐云、白蕉、郑午昌、马公愚、施叔范、张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义赠书画、扇面二百余件,沪上各大报均以一定篇幅报道静安寺佛教平民诊疗所的施诊盛况。这一慈善事业,深得社会群众嘉许。
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两次拔款修理静安寺,成立修复委员会,由圆瑛、持松、苇舫、清定、赵朴初等十四人为委员,圆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松法师在寺内建立真言宗坛场,接续了我国自五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东密。坛场设于法堂楼上。中间主坛称“大坛”,是修法时主要坛场,供奉毗卢遮那如来、不动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坛称“护摩坛”是修法时焚点乳香等作为供养的坛场,上供普贤延命金刚,后挂“金刚界大曼荼罗”。右坛称“圣天坛”,上供如意轮观音菩萨,后持“胎藏界大曼荼罗”。东西两壁挂传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师画像,分别为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善无车、一行、惠果、空海。东边一室,中供孔雀明王,两壁挂密迹金刚和真言宗历代祖师法系表。西边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诃利帝母。两壁挂十二诸天:东壁为月天、地天、毗沙门一、风天、水天、罗刹天;西壁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释天、火天、炎摩天。从此,在持松法师主持下,寺内日常修习密法,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为弟子灌顶。每逢香期佛诞,全寺开放,香客游人,一时称盛。1966年“文革”中,寺庙遭受严重冲击,佛像被毁,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众被逐,整座寺宇被改为工厂。
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拔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认真落实,静安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静安寺修复委员会。由会长真禅法师任主任,副会长贾劲松副主任。在广泛征求佛教界及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按原样恢复。僧人也陆续返寺,一批幸存的古文物也相继归还。1985年静安寺修复开放后,淦泉法师任住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全寺僧职人员共同努力,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勒俭起家,从零开始,自养自立,香火日盛,法务再兴。1985年,静安寺修复真言宗密坛期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长安之路”访问团参访静安寺,团长内海有昭、副团长静慈圆、秘书长前有隆,赠送了部分密坛法器,使真言宗坛场得以较快恢复。同时建立了“持松法师纪念室”,陈列持松法师海内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书画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师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宝殿,由赵朴初居士题额。
1988年3月度寰法师圆寂后,同年10月,由真禅法师兼任静安寺方丈。香港李国庆居士夫妇捐献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一尊,供奉于圆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刘庚宇等捐资从缅甸请回高3.6米的释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于大雄宝殿。1994年,新建三层楼僧寮与上客堂,文物楼、寺务处办公室先后落成。是年十月举行持松法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与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美、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及港台地区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诸山大德、学者专家、护法居士近千人与会,盛况空前。落实政策以来的十年,静安寺的发展与修复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此外,建于明正德年间的位于宝山区罗店镇上的玉皇宫,于1988年改称梵王宫,作为静安寺下院,由静安寺前监院从达法师住持。静安寺在自身修复的情况下,仍然拔出款项,支持梵王宫的修建开放。1993年,梵王宫改名“宝山净寺”,更具规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亲赴礼佛,并为安养院题辞:“老有所终,大同理想。报众生恩,法老为上。如奉父母,如敬师长。美哉梵宫,不殊安养。”
1995年底,慧明法师调来静安寺任监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师为主任的新的寺务委员会,在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阶。期间,慧明法师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佛教友好研讨会汉城大会,出席了尼泊尔蓝毗尼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庆典以及由中国援建的“中华寺”奠基仪式。他在参访尼泊尔加德满都斯瓦声杨布寺时,请回了佛陀舍利。
静安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响应中国佛协建立人间佛教的号召,实行文明敬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寺院文化品位,发扬佛教优秀文化传统,热心为社会慈善事业献爱心,作贡献,对抗洪救灾、希望工程、帮助失学儿童、扶贫救困、并为西藏日喀则地区援建“上海赤乌希望小学”一所,受到了佛教信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静安寺素斋,久负盛名。门市供应素食、素面,每日供不应求。每年中秋,精制净素月饼,成为馈赠亲友佳品,深受海内外信众欢迎。
目前,静安寺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还将规划改建与扩建。除主要建筑:赤乌山门、兜率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真言宗坛场、文物楼、功德堂、素斋部、僧寮外,还将兴建法堂、藏经楼、佛教图书馆,复修“静安八景”等。寺内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赵敦为太子时所书“云汉昭回之阁”碑(建国初,经市古碑展览认定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铸大钟、历代名人字画,包括苏轼《心经》书卷、文征明、陈继儒、张瑞图、伊秉绶等书轴长卷、扬州八怪、吴昌硕、张大千等人画轴,王一亭佛画多幅。有汉魏至清代石刻、铜铸、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日本《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每日殿堂均对香客游人开放。1985-1995十年间,共接待海内外信众达120万人次,并与欧美、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佛教界有经常的联系和友好效。静安寺一派欣欣向荣,正迈向新的世纪。
上海的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各是求什么比较准?
一、龙华寺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个殿堂。天王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高3层,最上层中悬有清光绪20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二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籍及各种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上海市一个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二、玉佛寺玉佛寺位于普陀区安远路江宁路口。原为清代名宦盛宣怀在江湾的家庵。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在缅甸请得白玉雕释迦牟尼佛像5座,途经上海时,留下坐、卧佛像各一座于寺内,遂更名为玉佛寺。后寺庙毁于战火。1918年僧可成迁寺于今址,历经10年,至1928年建成。殿宇仿宋代建筑,黄粉墙垣,飞檐耸脊,照壁高大。主要建筑有天王堂、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弥陀堂、观音堂、禅堂及方丈室。玉佛坐像用整块白玉雕成,高1.95米,重约1吨,身上佩戴着无数玛瑙翡翠宝石,实为稀世珍品。玉佛卧像是用整块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涅磐像,长1米。寺内还藏有清雍正年间雕版大藏经7000余卷。寺内另设素斋部。今上海佛学院设在寺内。三、静安寺静安寺原名"沪渎重元寺",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唐代改名"就泰禅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才开始称静安寺,一直延续至今。它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静安寺在元明两代已有相当规模,由于战乱使寺院遭到毁坏。清光绪年间曾拨款重建,但民国年间,又屡被毁坏。到1984年时,这座古刹只存一些破烂的殿舍,连大雄宝殿都不存在了,众僧散离。1984年2月,"静安寺修复委员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筹资金,逐步将寺庙修复。1991年5月12日,静安寺举行了玉雕释迦牟尼佛座像开光典礼,标志着静安寺的全部修复,其规模与解放初相当。如今它已经成为上海市内一座殿堂巍峨、法像庄严的佛教寺院,千年古刹旧貌换新颜。静安寺是我国真言宗即密宗重要道场之一。1959年4月,静安寺住持持松法师,在静安寺重设真言宗坛场。现在静安寺的真言宗坛场共分五个坛,每个坛中真言宗的种种法器都很齐备。从赤乌山门入寺,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三座大殿,另外还有功德堂、方丈室、佛教文物展览馆、香积斋、僧舍、厢房等建筑。天王殿供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像,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持游龙;北国方多闻天王,持伞。大雄宝殿两侧供有十八罗汉贴金像,金光闪烁,神态各异。三圣殿供有弥陀、观音、大势"西方三圣"像。三圣殿的后面是方丈室和真言宗的坛场,是密宗僧人修习密法,举行灌顶仪式的场所。静安寺内保存有许多的文物古迹,现收有文物数百种,如光绪九年(1883)所记的《重修静安寺记碑》、《云汉昭回元阁碑》,另有明洪武大钟、历代名人字画以及石刻的佛像等。总结,求什么准不准不在庙,在自己这边。自己身口意如果不修正,不断恶修善积累德行,以得失心求菩萨保佑,求物质财富健康平安等等,是真迷信。佛菩萨是清净法身,无时无刻不希望并帮助众生执迷能返,使其当下觉悟受用,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您在哪里拜都准,心诚则一切诚,诚则灵。祝愿您六时吉祥!
龙华寺,玉佛寺,静安寺分别是拜什么为主的??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按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为龙华寺。现今龙华寺的殿宇大部分属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蓝七堂制的格式。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个殿堂。天王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高3层,最上层中悬有清光绪20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二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藏经楼上收藏着各种版本的大藏经,佛教经籍及各种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被称为龙华寺“镇寺三宝”的明万历年间敕赐大藏经718函;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那佛一尊;御赐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龙华撞钟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龙华庙会,至今已三百余年历史,已成为上海市一个固定的旅游节庆活动。
玉佛寺位于普陀区安远路江宁路口。原为清代名宦盛宣怀在江湾的家庵。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在缅甸请得白玉雕释迦牟尼佛像5座,途经上海时,留下坐、卧佛像各一座于寺内,遂更名为玉佛寺。后寺庙毁于战火。1918年僧可成迁寺于今址,历经10年,至1928年建成。殿宇仿宋代建筑,黄粉墙垣,飞檐耸脊,照壁高大。主要建筑有天王堂、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弥陀堂、观音堂、禅堂及方丈室。玉佛坐像用整块白玉雕成,高1.95米,重约1吨,身上佩戴着无数玛瑙翡翠宝石,实为稀世珍品。玉佛卧像是用整块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涅磐像,长1米。寺内还藏有清雍正年间雕版大藏经7000余卷。寺内另设素斋部。今上海佛学院设在寺内。
静安寺原名"沪渎重元寺",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唐代改名"就泰禅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才开始称静安寺,一直延续至今。它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静安寺在元明两代已有相当规模,由于战乱使寺院遭到毁坏。清光绪年间曾拨款重建,但民国年间,又屡被毁坏。到1984年时,这座古刹只存一些破烂的殿舍,连大雄宝殿都不存在了,众僧散离。1984年2月,"静安寺修复委员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筹资金,逐步将寺庙修复。1991年5月12日,静安寺举行了玉雕释迦牟尼佛座像开光典礼,标志着静安寺的全部修复,其规模与解放初相当。如今它已经成为上海市内一座殿堂巍峨、法像庄严的佛教寺院,千年古刹旧貌换新颜。
静安寺是我国真言宗即密宗重要道场之一。1959年4月,静安寺住持持松法师,在静安寺重设真言宗坛场。现在静安寺的真言宗坛场共分五个坛,每个坛中真言宗的种种法器都很齐备。
从赤乌山门入寺,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三座大殿,另外还有功德堂、方丈室、佛教文物展览馆、香积斋、僧舍、厢房等建筑。天王殿供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像,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持游龙;北国方多闻天王,持伞。大雄宝殿两侧供有十八罗汉贴金像,金光闪烁,神态各异。三圣殿供有弥陀、观音、大势"西方三圣"像。三圣殿的后面是方丈室和真言宗的坛场,是密宗僧人修习密法,举行灌顶仪式的场所。
静安寺内保存有许多的文物古迹,现收有文物数百种,如光绪九年(1883)所记的《重修静安寺记碑》、《云汉昭回元阁碑》,另有明洪武大钟、历代名人字画以及石刻的佛像等。
上海市有哪些比较著名比较大的寺庙?
1、上海城隍庙——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2、静安寺——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1686号),至今已近780年,早于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现今规模。民国34年(1945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3、龙华寺——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4、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玉佛寺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玉佛寺创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师。5、宁国禅寺——宁国禅寺是上海地区古老的寺院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原址华泾镇北杨村张行浪东侧。相传建于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由乌泥泾首富张百五发起建寺,由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请得寺额,与龙华寺南北相对扩展资料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上海城隍庙(City God Temple of Shanghai),追溯历史已有600多年,从明代开始始建到当代历经沧桑,上海的城隍庙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小旅游圈,城隍庙道观、城隍庙小吃、豫园环在周围。呈现出上海城隍庙文化底蕴。城隍又称城隍爷,是古代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其历史相传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早于上海建城。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参考资料:城隍庙-百度百科参考资料:静安寺-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