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的典故
公元前208年,赵王歇和张耳被秦将王离率领20大军围困在巨鹿,另有秦将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赵将陈余率领数万军队驻扎在巨鹿北边,因为兵士数量太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两人带领20人马前去解救赵国。宋义带兵到了安阳后,连着46天都按兵不动。项羽上前劝说反被讥讽。于是在第二天朝会的时候项羽拔剑把宋义杀了。于是众人拥立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渡过黄河去营救赵国。等渡过黄河之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的吃了一顿,每人带够三天的干粮,然后命令将士沉船破釜。项羽通过这个举动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士兵们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在这种状态下和秦军交战时各个都奋勇杀敌,甚至可以以一当十,势不可挡。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楚军最终大败秦军,这一战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没过两年秦国就灭亡了。
这就是破釜沉舟,把所有的退路都斩断,才能一往无前。
西楚霸王是指谁,为什么叫西楚霸王?
即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特别注意一下 项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楚国名将后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起义,两路分兵攻取咸阳扫灭秦国,项羽欲统一全国,与沛公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
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项羽的性格悲剧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了印证。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面对项羽的人生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反复锤炼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更好地驶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