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从含义不同来看待:1、现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实解释,真实的即时物。2、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凭想象编造的事。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处于现实世界之中,它是可感知的世界。人类认知意义上的现实世界指的实际上是我们五感可感知的环境,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第一现实定义,并非绝对客观。然而世界的本质并不由人类的认知决定,所以绝对现实和绝对虚构皆不合理。这种现实随人类的探索,了解,而改变,所以均建立在人类认知上。目前在互联网上所表现出的“虚拟世界”是以计算机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的用户常常被称之为“居民”。居民可以选择虚拟的3D模型作为自己的化身,以走、飞、乘坐交通工具等各种手段移动,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交流。我们称这样的网络环境为“虚拟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因为它来源于计算机的创造和想象;但这个世界又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居民”离开后依然存在,真实的人类虚幻地存在,时间与空间真实地交融,这是虚拟世界的最大特点。
虚拟世界特点?
运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和人类的意识潜能开发、或形成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联系、人们通过虚拟头盔和营养舱以意识的形式进入、类似于地球或宇宙的世界。目前在互联网上所表现出的“虚拟世界”是以计算机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的用户常常被称之为“居民”。居民可以选择虚拟的3D模型作为自己的化身,以走、飞、乘坐交通工具等各种手段移动,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交流。我们称这样的网络环境为“虚拟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因为它来源于计算机的创造和想象;但这个世界又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居民”离开后依然存在,真实的人类虚幻地存在,时间与空间真实地交融,这是虚拟世界的最大特点。
我们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有可能吗?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刚发明时就提出的一个问题再次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或者我们生活的宇宙,是计算机模拟的?
目前,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世界很可能是一个由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
更重要的是,像哈佛大学的哲学家Nick Bostrom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的严格计算,相信我们是100%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超级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里呢?
科学家举了五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来看看这五个例子。
1、 时间变慢了: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知道物体运动得越快,时间就越慢。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时间膨胀”。
这就是为什么在空间站呆了很长时间的宇航员稍微年轻一点的原因。
2、 量子特性:
根据惯性思维,我们会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就像在0到1之间有无数个数字一样,但实际上能量的传递不是不可分割的、连续的,而是间歇的,也就是说能量的传递有最小的能量单位量子。
3、 观察者效应:
从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可知,在有观察者和无观察者两种不同情况下,物质的形态存在差异。
4、 什么是量子纠缠?
假设有两个粒子a和B纠缠在一起。无论这两个粒子在宇宙中的何处,即使它们相距一亿光年,只要粒子A有任何动作,粒子B就会实时反映出粒子A的所有动作。
5、 我们都知道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亿米/秒。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控制各种变量,试图使光速突破这个极限,但都失败了,所以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为什么我们不能突破这个速度?
科学家们现在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因,但他们已经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可能的原因。众所周知,计算机CPU的刷新率是有上限的。以4GHz CPU为例,4GHz意味着每秒40亿次计算或刷新。也许我们的世界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是虚拟的,但是对于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却是真实的,所以快乐地生活每一天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