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简介

时间:2023-06-25 19:05:35编辑:奇闻君

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参战的八百壮士(实际是423人)抵住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二、八百壮士为什么不撤退非要死守?

其实了解了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背景,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了。(抛去老蒋的私心,说电影里想要表达的)

我泱泱中华,被外敌欺辱,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退?要退到哪里去?

电影里对当时国人的状态表现得很清楚,要么抵触,要么主张放弃,要么冷眼旁观,大家匆匆忙忙,但只是在顾自己。这样的状态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国人的家国意识需要被唤起。而军人,是唤醒国人的先行力量。

电影中,郑凯扮演的陈树生绑着手榴弹纵身跃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留给母亲的白衣上写着八个大字,“舍身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敢死队般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士兵们没有退缩,而是纷纷效仿,最终将敌人逼退。团长谢晋元,带兵死守四行仓库,电影里将他的结局改写成倒在离租借仅几步之遥的苏州桥上,他虽然倒下了,却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尊严和体面。

军人保卫家国,为国牺牲,是责任使然,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牺牲的军人们,生前誓死捍卫国家尊严,舍身取义的精神,唤醒了学生、普通民众、甚至是黑帮小弟,他们抢着要把电话送到桥对岸的仓库,数次失败后,黑帮小弟刀子请愿:“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削了拇指按上红手印后就往桥上冲,中弹也不回头,让人泪目。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

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

电影八佰票房

《八佰》这部电影正式上映时间为2020年8月21日,首日取得了1.42亿票房的好成绩,首周票房成绩为8.01亿,之后此电影的票房不断上升,一直到国庆档的大片上映后,热度才慢慢减下来,最终《八佰》累计票房达到了31亿,令很多人感到无比兴奋。

电影八佰简介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顽强固守苏州河畔苏州河畔,阻止日军进攻的故事。剧中的主要人物有老葫芦、端午、羊拐、老铁、老算盘、谢晋元等,其中老葫芦是端午的叔叔,被日军残忍杀害,激发了端午的抗日热情。

端午则是老葫芦的侄子,他刚到上海,因为遭遇敌军四处躲避,经过几天的战斗,他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他亲眼看着叔叔被杀害,再加上舍胜赴死的战友,让他明白了要是现在退缩,一定无家可归。而羊拐是国民革命军33师成员,他带着兄弟组成敢死队,为部队断后,阻拦日军。

抗战电影推荐

经典抗战电影有《金陵十三钗》、《喋血孤城》、《南京南京》、《捍卫者》、《集结号》、《地道战》、《血战台儿庄》、《红高粱》等等,其中《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情节生动,演员很好的展现出真实情感,看了后令人又感动又心疼,不少网友表示不敢再看第二遍。

上一篇:青岛有什么好玩的

下一篇:最美兔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