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
1、豆蔻之年
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称“豆蔻之年”。也用以比喻处女。
2、及笄之年
十五岁的女孩则称“及笄之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原意是结发而以笄贯之。也指女子达到了结婚的年龄。
3、破瓜之年
十六岁称“破瓜之年”、“瓜”字拆开为两个“八”相加。诗文中多用于女子。这是指六十四岁,用两个八字相乘而说的。
4、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5、加冠之年
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结发之年
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7、弱冠之年
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古代年龄称谓
1、初度:指小孩子生日的时候,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汤饼之期:小孩出生三天后,邀亲友吃汤饼。
3、生小:孩子幼年时期,出自《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4、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5、垂鬓:孩子童年时期,古时候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指儿童换牙的时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一般是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
7、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便以此作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十五岁始称成童。
8、舞勺:男子13岁的时候,古时候13岁的男孩子有学习文舞的习惯。
9、豆蔻:女子13-14岁的时候,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
10、及笄:女孩子15岁的时候,出自《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其中笄代表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11、舞象:指男子15-20岁的时候,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12、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出自《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13、弱冠:男子20岁,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4、而立:男子30岁,将其称之为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15、不惑:男子40岁,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16、知命:男子50岁,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7、花甲:指60岁的年纪,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18、古稀:指70岁的年纪,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9、耄耋:指人到了80-90岁,出自《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20、期颐:指百岁老人,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