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伐谋》收集:汲撬美编辑:桂花
本知识点包括:1、上将伐谋,其次伐文,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王者伐道,政者伐交,兵者伐谋.出自哪里 3、上兵伐谋的“伐”具体是什么意思? 4、如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 5、上兵伐谋的原文 。
《伐谋》相关知识
出自孙子兵法,原句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下政攻城.意思是,国与国交战,最上乘的办法是拼谋略,即战略威慑,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次一点办法是通过外交途径,使敌人屈服;下策是对敌用兵,攻击并战胜敌人;最不好的办法,是攻占敌人的城池,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前两者,含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知识拓展:
1:【王者伐道政者伐交】
知识要点归纳:
字面理
王者伐道:取得天下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掌握了天地万物,主宰天地万物的根本
政者伐交:治理国家事物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非常善于去交结、交往
武者伐谋:打仗、搞军事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懂得谋略、会用计划、计策
2:上善伐谋、次善伐什么?下善伐什么?
知识要点归纳:
上善伐谋 次善伐交 下善伐城
3: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上.怎么理解.
知识要点归纳:
原做“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出自《论语》
意思是:立上等的目标,得中等的结果;立中等的目标,得下等的结果.意思是目标放长远一点,得到的成就就大一点.
4:【谋其上者取其中,谋其中者取其下还有出处】
知识要点归纳:
想要最好的得到一般的,想要一般的得到不好的
出处有以下几个:
《论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孙子兵法》也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宋末元初时期的诗词评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猜你喜欢:
1:上将伐谋,其次伐文,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提示:貌似其次是伐交吧。 孙子兵法中说:“上将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真正的战争不是兵对兵,将对将的直接比拼,伐兵或攻城只是实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政治目的的最不得已的做法。而好的做法是伐谋或伐交。 “伐谋”,指以己方之谋略...
2:王者伐道,政者伐交,兵者伐谋.出自哪里
提示:出自《孙子兵法在·谋攻篇》。 郑咀湖意思: 王者的成功在于以德服人,执政者的成功在于搞好外交关系,作战成功在于运用计谋。 王者伐道:取得天下的人,吹嘘、夸耀的是他掌握了天地万物,主宰天地万物的根本 政者伐交:治理国家事物的人,吹嘘、夸...
3:上兵伐谋的“伐”具体是什么意思?
提示:上兵伐谋的“伐”意思是: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 成语拼音: shàng bīng fá móu 释义: 上兵伐谋: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进攻、攻打。谋,谋略。伐谋,以谋略攻敌赢得胜利。此句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战胜敌人。 出处...
4:如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
提示:《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
5:上兵伐谋的原文
提示: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