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是什么动物?
蜉蝣是一类原始而美丽的昆虫,起源于石炭纪,距今至少已有2亿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全世界已知约30-50种,我国已知约36种。蜉蝣体形细长,体璧柔软。
蜉蝣幼虫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淡水栖息地,大部分存在于温度适中、不断流动的活水中,少数可在咸水中生存,有一种甚至在陆地上生存,成虫生活一般在飞行中度过。除南极洲,北极高纬度地区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全世界均有分布。
蜉蝣的物种危害
由于很多种蜉蝣对缺氧和酸性环境非常敏感,因此一个地区的蜉蝣数量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地区环境污染的标尺。北美和欧洲多地的酸雨曾杀死了蜉蝣栖息地的幼虫,使当地鱼群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因为蜉蝣幼虫是鱼群的主要食物。1675年,伟大的荷兰生物学家简·旺麦丹对一种蜉蝣做了详尽的描述,当时这种蜉蝣在荷兰的数量很丰富,但是现在,整个西欧都找不着这种蜉蝣的踪迹了,原因就是蜉的幼虫对环境污染的极端敏感。因此,蜉蝣的存在可以作为鉴定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
蜉蝣是什么动物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虽然它有翅膀,但是翅膀不能折叠。此昆虫的幼虫都是在水中生活,成虫则不能吃任何事物,因此其生命十分短暂,最短的只能活几个小时,基本上就是刚出生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虽然蜉蝣的寿命短,但发展历史悠久,科学家研究表明,蜉蝣大概在两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蜉蝣的外形特征
蜉蝣身体细长,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触角较短,呈刚毛状。口器咀嚼式,但上、下颚退化,没有咀嚼能力。雄虫前足延长,便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帮助交配。蜉蝣翅膜质,翅脉网状,前翅很大,为三角形,后翅退化,比前翅小很多,休息时翅竖立在背后面。
蜉蝣的生活习性
蜉蝣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在秋冬两个季节,有些种类以水底的碎屑为食。它们经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稚虫充分成长后,会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和成虫相似,具备发达的翅,但是身体颜色暗淡。
蜉蝣的作用
蜉蝣对缺氧和酸性环境十分敏感,所以一个地区的蜉蝣数量可以作为衡量此地区环境污染的标尺和鉴定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此之前北美和欧洲多地的酸雨曾经杀死过蜉蝣栖息地的幼虫,导致当地鱼群的数量随之减少,因为鱼群的主要食物是蜉蝣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