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楼

时间:2023-04-30 12:42:35编辑:奇闻君

济宁太白楼

太白楼原为“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开凿济州河时,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墙易土为砖。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5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即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1952年,政府对太白楼再次重建。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李白纪念馆。

2013年11月,太白楼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2月,在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国历史文化名楼论坛上,济宁太白楼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山东济宁太白楼

济宁太白楼始建于唐朝开元24年(公元736年),至今已有1323年历史。

1、原始的李白酒楼。按李白在金陵所写《送杨燕之东鲁》诗“二子鲁门东”说,他当时的家即酒楼,应该在唐城的东门外,约今日的小闸口附近。按沈光《李白酒楼记》说:“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可知楼为砖木构、体量不大。这座酒楼,从李白安家(736)起,到元朝至元25年(公元1288年)止,在小闸口存在了552年。

2、移建到南城上的李白酒楼。元朝至元20年,京杭大运河由淮安改道东移时,途径济宁城区的河线,正经小闸口附近,因运河工程的需要,由当时兼任济宁监州的丞相冀德芳主持,将原始的酒楼移到南城墙上。这有至元25年,陈俨《重修太白酒楼记》石刻为证。就是这次移位重建,改变了原来的太白楼风格面貌。元朝重建的李白酒楼,历经103年后,到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将土城改易砖城时,对太白楼又进行了原地重建。明朝的太白楼又历经561年,到1952年,又再次重建,至今在南城上的太白楼共历经721年。

济宁太白楼

1、《旧唐书》载李白家在济宁。中国24史之一的《旧唐书》“李白传”,明文记载:“李白,字太白,父为任城尉,因家焉”,此为对李白其人的定论;证明李白是有籍贯、有家庭住址、有出身门第的历史上确有的文化名人。全国莫比。

2、李白有关自叙诗和《全唐文》等记载济宁李白酒楼(太白楼)为李白“东鲁之家”。李白有《寄东鲁二稚子》诗,诗中有几句云:“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可知此诗中三次提到的酒楼,就是李白东鲁家中的房屋。换句话说,东鲁的李白酒楼,就是李白的家。当时这座李白酒楼在东鲁的哪个县,哪个县就是李白东鲁家的所在地。查:《全唐文》卷802,有沈光《李白酒楼记》。按该记的序说: “唐咸通已岁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可知此记作于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记中所记的酒楼,是在任城的李白酒楼。记末又有如下一段文字:“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高楼大厦)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童竖(打柴放羊的小孩)过亦指之曰:李白当醉于此矣”。既然任城的这座酒楼,是齐鲁间唯一的一座李白酒楼,无疑,它就是李白诗中所说的他东鲁家中的那座酒楼了。又按晚唐诗人孟启《本事诗》记载:“李白自幼好酒,於兖习业,又于任城县购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其上,客至少,有醒时,邑(任城)人皆以李白为重,望其里(楼)而加敬焉”。此则证明,此酒楼为李白在济宁落户时亲自购置的家中住房,因他好酒,故自取名曰“酒楼”。济宁的太白楼是李白的故居,全国莫比。

3、多种版本《李白年谱》证明李白寄家济宁23年。据薛仲邕(宋)、王琦(清)、郭沫若等诸家《李白年谱》和李白《秋日于太原南栅饯赴上都序》证实,李白于开元24年(公元736年)移家任城起,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将儿女召唤到楚地止, (见李白诗《门有车马客行》和《郭沫若全集》卷四243页)计寄家济宁23年。他的儿子伯禽(玻黎)在济宁出生,夫人在济宁病逝、女儿在济宁成人,他对济宁怀有深刻的感情,他在外漫游期间,一想到济宁及济宁家中的酒楼,楼东亲栽的桃树和在桃树下玩耍嬉戏的一双儿女,不自觉得就“泪下如流泉”、“肝肠日忧煎”、“空悲断月猿”等。人们之所以把济宁称之为李白的第二故乡,实在当之无愧矣。否则,谁还能拿出对他地有如此炽烈感情的诗句。济宁之所以称之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与他的家族成员也有一定的渊源。按《旧唐书》“李白传”和李白《饯任城六父》、《别中都明府兄》说,他来济宁前后他的父亲为任城县尉,他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他的兄长为中都(今汶上)县令。另外,他还有一个从祖(祖父的堂兄弟)在济南当太守,一个堂弟李凝在单县当主簿(相当于县府办公室主任)。

4、李白足迹踏遍济宁,写下诗文53首之多。当时李白以济宁为中心,多次到周围的鲁郡璇丘、曲阜、邹县、泗水、汶上、嘉祥、金乡等县漫游,广交朋友,观览各县的山水风光,体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写下了讴歌济宁及抒发他个人情怀的诗文53首之多,在全国地级市中可称第一。其中《任城厅壁证》一文成了研究济宁历史沿革和大唐盛世状况,不可多得的史料。

济宁太白楼-李白铜像

现在太白搂仍坐北朝南,占地4000多千方米。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书“太白搂”三字。四周院内,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地,花墙环绕,台阶曲折,古朴典雅。

酒楼院子里的东北角,有一块李白书法的真迹“壮观”碑刻,每个字两尺见方,写得洒脱而飘逸,这就是李白当年初到济宁时,被这酒楼上登高望远所见的如诗如画风光所陶醉而挥笔写下的字迹,它是当年古运河畔这繁华古都牵出诗人真实心情的写照。

济宁太白楼楼的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县厅壁记》和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搂》等刻石碑碣40余块,还有珍贵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楼内藏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醉书的《清平调》三首狂草横轴和乾隆时期曲阜的孔继涑摹李白笔迹刻石《送贺八归越》诗贴,还陈列有明代祝允鸣于书的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另外还有历代名家编撰的李白集和文章,以及当代著名书画家的数十幅作品。

太白楼陈设

太白楼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墙上,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系古楼阁式建筑。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楼门向西,环以围墙。600多年来,由于长年失修和历次战争,遭到一定破坏。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当今太白楼仍坐北朝南,面宽7间,东西长80米,南北进深13米,高15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栏游廊环绕,连同台基共占地6000平方米,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四周院内,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地,花墙环绕,台阶曲折,古朴典雅。

登楼晚眺,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济宁市容,尽收眼底。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雨中登太白楼》诗曰:

开元陈迹去悠悠,犹有城南旧酒楼。

吴语曾呼狂太白,洛阳何必董糟丘。

龟凫缥缈当窗出,汶泗苍茫绕槛流。

眼底无人具宾主,任城烟雨可怜秋。

登上太白楼,俯瞰新建的太白小区仿古建筑群,古朴典雅,玲珑剔透;玉带桥南北跨越古运河,与新建居民小区连为一体。改造后的河南岸街更是一处靓丽的人文景观,酒楼餐馆,济宁名吃,比比皆是。太白楼广场彩砖铺地,古运河畔长廊曲折,游人络绎不绝,老人对弈,童稚游戏,实为人们休闲之佳地。中国特色商业街——秀水城依河而建,店铺林立、商品荟萃、客商云集,再现当年的繁荣。夜幕降临,更是灯火辉煌,让人流连忘返。

山东济宁太白楼上的李太白留下的“壮观”碑刻(壮字为后期补刻而成)。

1、太白楼是中国唯一有明确史料可考的李白故居。是中国正史《旧唐书》记载李白寄家济宁的历史见证。

2、全国仅存真假难辨的李白传世文物共有八件。(1)“乾隆御览”的李白手书《上阳台》(现存故宫);(2)唐、宋、元、明、清书法家吕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瞓、祝允明、文徽明、陈继儒、朱彝尊等人跋语的李白手书《清明调三首》(存济宁)(3)明代书法大家跋语的李白手书《送贺八归越》墨迹刻石(存曲阜孔庙);(4)李白手书“壮观”二字刻石共五块,其中在济宁和大同的两块为原刻,在黄鹤楼、金乡、徐州者,皆由济宁摹出。可知其中的四件,均在济宁,占全国的80%。

3、太白楼现存历代原始牌版刻石50余块,在全国遥遥领先。

4、据不完全统计,太白楼尚存唐、金、元、明、清历代名人题咏264篇,作者210余人。此则证明济宁太白楼早已成了国人瞻仰凭吊李白,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李白(701~762)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1]

火车站、汽车站:乘坐2路公交车到“太白楼”站下车即是。

济宁曲阜机场:乘坐机场快线即到“太白楼广场”。

公交车:1路、2路、8路、16路、19路。

上一篇:湛江渔人码头

下一篇:兴宁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