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是谁的故事

时间:2023-08-01 07:52:58编辑:奇闻君

负荆请罪历史人物是谁?

是廉颇。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扩展资料:

廉颇介绍: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

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负荆请罪是谁的故事

负荆请罪是一个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赵国名将廉颇背着荆条给蔺相如赔礼的事情,现在用来比喻主动认错,并请求对方的原谅,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负荆请罪其实就是《史记》中关于将相和的一小段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廉颇将军是战国时候的“四大名将”之一,曾经一举攻下齐国,占领晋阳,赵王就直接封他为上卿,后来还陆续抵抗了秦国和燕国的入侵,晋升为相国,被称为信平君。可以说他的英勇果断才造就了他当时的成就,一步步的晋升都是他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得到的。

而另一个主人公蔺相如原本只是一个官宦家的舍人,也就是出谋划策的门客,所以廉颇认为他全就是靠着一张嘴,没什么了不起的,即便是后来蔺相如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完美的化解了秦国的挑衅,比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等,依然让廉颇无法接受他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后来还高自己一等。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廉颇想着一定要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结果蔺相如知道了廉颇的心思,便天天躲着他,连上朝都请病假,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后来蔺相如才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秦王不敢进攻赵国,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呀!”,这话一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瞬间就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做,要顾全国家的利益。

于是便光着身子,背上数根荆棘条,亲自到蔺相如的府上请罪,蔺相如知道后赶紧出来迎接,这才化解了俩人之间的矛盾,后来齐心协力的保护赵国。不过廉颇的结局并不是太好,他后来因为赵孝王去世,被新王废除了官职,还不断的遭到排挤,就一气之下陆续投奔了楚国和魏国,魏王最终收留了他,但并不信任他。

而就像蔺相如所说的一样,当赵国新王继位后,听信谣言,替换了廉颇,导致秦军打击进攻赵国,40万赵军被杀,赵国几乎全军覆没,而蔺相如也在这时候去世了,赵国便完全的失去了庇护,后来幸亏其他五国仗义相救,才暂时避免了灭国的命运。

廉颇和蔺相如就像望梅止渴的主人公一样,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让人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上一篇:燕莎奥特莱斯官网

下一篇:石达开宝藏